杏悦2娱乐
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杏悦2娱乐 > 最新动态 > 成为刘邦,成为韩信

成为刘邦,成为韩信

发布日期:2025-06-23 20:15    点击次数:117

图片

文 / 子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既羡慕那种什么都懂、什么都能侃侃而谈且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的人,又羡慕那些在某一个领域做到了专业化、成为行家的人,但现实却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同时成为这两种人。所以,两者之间你只能选一种,而如何来选,就要看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为了说明白以上理论,我们还是以历史人物为案例展开来说。对于第一种人,典型代表就是汉高帝刘邦。纵观刘邦的创业和守业生涯我们会发现,刘邦是堪称全才的那种人物,既能在前线冲锋充当将军的角色,又懂政治,刘邦在建立大汉帝国之后所设计的各项政治制度堪称神来之笔,更重要的是,刘邦驭人的手段也绝对是高段位的存在,他能让萧何、韩信、张良这些顶尖精英对其服服帖帖就足以证明。当然,为了恢复生产,刘邦还调整方向,让汉帝国这艘列车走在“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正确轨道上。

可以看出,刘邦是什么都懂,堪称全才。但是呢,刘邦却什么都不精,比如,制度层面他不如萧何,军事层面他不如韩信,谋略层面他不如张良和陈平,礼仪层面他不如叔孙通。对此,刘邦自己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由此可见,刘邦虽然知识面很广,但在细分领域他却没有竞争优势。不过呢,作为汉王、汉高帝,他却必须是这个样子,因为,领头羊的角色要求他必须得是个杂家,不然,他没法和手下的专业人士交流,作出最正确的决策,但他所要兼顾的领域又实在太多而时间却有限,所以对于任何一个领域就只能浅尝辄止,知道个大概就行。这是由刘邦的地位所决定的。

至于细节问题,刘邦只需指挥手下的专业人士各尽其能就行,比如,他将打理后方基地的重任就交给了萧何,萧何通过对后方根据地的精细化治理源源不断给前线提供粮饷和兵员;让韩信作为独立的一部负责开拓北方战场,连下魏、代、赵、燕、齐这几国,对项羽形成了战略包围,在垓下之战这种大规模战役中,刘邦也是毫不犹豫将六十万汉军的指挥权交给了韩信;每次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刘邦都会对着张良求助,“如之奈何”;对于情报方面的工作,刘邦对陈平是百分百的信任;在建立大汉朝之后,他也将礼仪制定的工作完全交给了叔孙通。

刘邦手底下从不缺各细分领域的专才。

所以,刘邦对于自己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非常清楚,那就是吸收、发掘、用好了各领域的专才,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一语道出一个领头羊所需具备的最关键素质。

总结起来就是,刘邦是个杂家,能够做好领头羊的角色,而项羽却只是将自己定位为专业的军事人才,负责开拓,这就决定了刘邦具有天下观而项羽的眼光只是局限于战场的方寸之地。所以,命运的天平就只能向刘邦一方倾斜。因为,项羽的综合素质和领头羊的角色不匹配。

为什么在沛县起兵时萧何拒绝沛公的角色,就是因为萧何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只是管理层面的专才,而刘邦任何领域都略懂一二的杂家特质显然更适合沛公的角色。

刘邦丰沛集团的原始班底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一个人都足够了解自己,都选对了角色。

图片

丰沛集团的人都成为了自己

图源/剧照

所以,只要一个人属于领头羊的角色,那么他就必须是一个杂家,但领头羊的位置毕竟有限,所以大多数人最好的选择就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比如韩信。

对于韩信的军事水平,这里不多说,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重点说一下他的成长过程。总结韩信的成长历程我们就能看出,韩信为了成为军事领域的顶尖人才几乎是屏蔽了一切:放弃了社交,成为淮阴人眼中的奇葩;放弃了在生存层面打消耗战,因而时常面临饥饿的挑战;无视世俗的挑战,在遭遇胯下之辱的侮辱之后继续沉浸式钻研军事理论。

正是因为韩信将所有的能量都聚焦在对军事的学习上,所以他才能成为当时、甚至整个大历史中军事领域中塔尖式的人物。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就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将所有能量都聚焦在一个点上,如此才可能有所成就。用拿破仑的话来说就是:“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的优势兵力。”

战争的艺术如此,成事的逻辑亦如此。所谓的专业化其实就是能量的足够聚焦。

但这往往也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像韩信这种顶级的专业选手也必然在别的领域会比较木讷,比如,韩信没有社交关系,也不擅长社交,在政治层面的水平也一般,为什么他能被刘邦拿捏得死死的,原因就在于此。可以想象,韩信对于生活也必然长期处于新手状态。

一个人要想在某一个领域成为绝对的行家,那么他就必须作出牺牲,主动做减法,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经济学中有一个机会成本,说的是,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企业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绝对不能走多元化发展的路线。

人也是如此,要想成为专业级人物就必须得学会放弃,为什么你看有些专业级的牛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对专业之外的事物的认知像个孩子一样,原因就在这里。

读懂了刘邦和韩信,我们也就对杂家和行家有了深入的理解,而二者之间我们也只能选一样,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适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才是人生的最大问题。

如果你想成为公司的领头羊,做老板,那么你就扩大自己的关注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密度,成为一个杂家,因为,你的层级越高,工作内容也就越虚,不需要对细分领域的专业水平。当然,你也得全面的对自己进行分析,看自己是否适合老板的角色。

如果不适合,那就做一个专才,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成为行家,那么解决生存问题也是没有一点问题。

这里必须强调,你所追求的专业化的级别越高,那么你所要放弃的也就越多。因为,专业级的人物面对的不是多选题,而是单选题。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永远走不远呢,就是因为,他的精力太过分散,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生存战争中,这叫求存用智。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作为人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存的挑战,并不是人人都具备韩信当年的客观环境。

这个时候,我们要想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就要主动减少自己的关注点,尤其是现在信息密度过于大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人一天什么也没干但依然是头昏脑胀不能将更多精力用在专业的学习中,就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太过于便捷,每天都会被各种信息所冲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超载本质是注意力资源的通货膨胀。

太多的信息冲击时刻都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所以,我们不仅要在选择上主动做减法,更要想办法减少信息对我们的冲击。为什么让大家少玩手机和电脑,原因就在这里。

但是呢,如果你是老板,那么关注大量的信息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信息往往就是权力,你收集的信息越全面就知道如何打仗,比如,在明末的乱世,多尔衮就时刻注视着关内的动静,最终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做对了选择,带领八旗成功入关。而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及时掌握关外清军的动静,导致应对失误,错失天下。这就是信息的重要性。

图片

信息收集是军事领域的基本行为

图源/剧照

主动收集各方信息既是商业的基本行为,也是军事层面的关键项。

还有,刘邦为什么常年在前线带兵但却牢牢控制着后方基地,原因就在于,刘邦时刻都在收集后方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对后方做不同程度的干预。

当然,你也不能关注过多的信息,那样也会导致大脑的通过膨胀,作为领头羊,只需关注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行。

总结起来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是要先做好选择,是想做老板还是专业性人才,如此,你才能明白自己到底要做杂家还是行家,也知道具体的路径。

也可以这么说:务虚者务不了实,务实者务不了虚。

做学问的人你不能要求他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全能选手,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场景,比如钱钟书先生就严重缺乏生活常识。全能型的人你也不能要求他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水平,比如,乾隆虽然喜欢作诗,但你绝对不能以一个诗人的素质要求他。

这里的务实和务虚绝对没有褒贬之意,只是人生的选择罢了。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前秦之亡,大体如此

元朝之亡,大体如此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杏悦2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